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校外巡迴】北部站:臺南藝術大學臺北辦公室(李國鼎故居)

第16屆烏山頭影展校外巡迴(學生影片巡迴)北部站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臺北辦公室(李國鼎故居)

時間:2013/1/30(三)-2013/2/2(六) 上午10:00-下午3: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泰安街二巷3號 (李國鼎故居)

本次巡迴有四部參與巡演的紀錄片,紀維所學生展現各自的觀察思考以及不同形式的表達。老屋與情感有關的《家屋》、關心台灣部落的《古茶布安》、認同與接納的《臉孔》還有關於聽見聲音的故事《聽見幸福》,16歲的南藝,希望你能看見。



放映場次: 
 

1/30
1/31
2/1
2/2
 10:00古茶布安(88min)
10:00臉孔(38min)
10:00聽見幸福(32min)
10:00古茶布安(88min)
10:50家屋(26min)
10:40臉孔(38min)
 
 13:30臉孔(38min)
13:30聽見幸福(32min)
13:30古茶布安(88min)
13:30臉孔(38min)
 14:20家屋(26min)
14:20古茶布安(88min)
15:10 (26min)
14:20家屋(26min)
 15:00聽見幸福(32min)
15:00聽見幸福(32min)

 
 
影片簡介:

《家屋》
陳聖華/26min/2012紀維所製作四

父親在開刀後的第一句話,便是想回舊家一趟。我們問為何想回去(而不回較為舒適的新家),父親說,因為新家都沒半人,而舊家那裏有他的人生,我們問,人生(聲)?父親又說,是阿,一磚一瓦阿!原來父親仍然忘不了那生命的過往,他所期盼的是舊家珍貴的記憶。
原本我在半年前已鎖定拍攝紀錄我們彰化舊家老屋的空間議題,這次在住院期間感受到父親回去的意志力,讓我了解空間雖然經過時間洪流的沖刷,但裡頭仍然保留著人濃密的味道,因此,我決定將鏡頭轉向父親,不僅紀錄他在舊家辛苦打拼的生命記憶,同時也放入目前新家的復健生活,採用交叉剪輯方式,輔以呈現出父親堅強的生命毅力。


《古茶布安》
鄭富璁/88min/2012紀維所製作四

古茶布安(Kochapongan)—一個很美麗的地方,孕育出西魯凱族的文化,那裡有山豬,有獵人,還有小米田;石板屋是他們的家,北大武山是他們心靈的依靠。因著社會的變遷,民國67年搬遷到新好茶村,也改變了他們生活的方式,那裡有大車、有學校、有醫院,可是部落的命運也開始轉變,民國85年賀伯颱風、民國93年敏督利颱風、民國94年海棠颱風、民國96年聖帕颱風,直到民國98年的莫拉克颱風,好茶村沒有了,他們又要遷居,可是,那裡有
什麼......


《臉孔》
楊斯婷/38min/2012紀維所製作四

一切都是一致的,夢寐以求的,身型和線條能區分它們的是完美線條的身軀上因長期使用而難免磨損的痕跡但是,就算變成一隻孔雀又能怎麼樣?
認同和接納真的那麼堅不可摧嗎?
為了認同和接納背後的幸福,就該如此被馴服?
不能有衰敗的可能,卻隨時有衰敗的可能
身體成了局部的觀看和測量
屬於我的真實樣貌(臉)在哪裡?


《聽見幸福》
詹皓中/32min/2012紀維所製作二

這是一個聽見聲音的故事,一個母親和女兒共同努力的故事。 先天全聾的聽障高中生,因為媽媽和自己的努力透過電子耳獲得聲音, 親情克服了聽覺上的不方便。 聽見聲音對聽覺正常的人來說是毫不費力的, 但對於重度聽障的她來說,必須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夠聽見幸福的聲音。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校外巡迴】中部站:亞洲大學

第16屆烏山頭影展校外巡迴(學生影片巡迴)中部站
亞洲大學社工系
時間:2012/12/27(三) 中午12:00
地點:亞洲大學社工系M008教室

放映作品:《聽見幸福》
映後座談:導演 詹皓中 (臺南藝術大學 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 碩二)

影片簡介:
這是一個聽見聲音的故事,一個母親和女兒共同努力的故事。先天全聾的聽障高中生,因為媽媽和自己的努力透過電子耳獲得聲音,親情克服了聽覺上的不方便。
聽見聲音對聽覺正常的人來說是毫不費力的,但對於重度聽障的她來說,必須天時地利人人和,才能夠聽見幸福的聲音。

聽見幸福/詹皓中/HD/32min/2012紀維所製作二

















敬邀人在中部的朋友們蒞臨參與喔!